《说文解字》第247课:细说“通”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47课,讲《说文解字》“辵”部汉字的一个汉字“通”,通是现代汉语常用文字,在汉语里用法非常复杂,所以今天的内容会较多,希望大家耐住枯燥,坚持。

通。读tō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通,达也。从辵,甬声。”形声字,本义是到达;通到。在甲骨文里,通字或从用。甬金文像钟形,是钟字的初文。或以为用、甬本是一字。用初文像甬(今作桶)形。通或从彳、止,我们之前曾提到过:彳、止、辵为义近形符,在古文字中常通用。看字形发展:

(通字的字形发展)

《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韦昭注称:“通,至也。”路途遥远,难以到达。又比如《列子·汤问》:“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说:)我和你们用毕生精力削平险峻,使道路直通豫州之南,到达汉水之阴,行吗?

(徐悲鸿《愚公移山》局部)

本义之外,通字的用法很多,选常用的说说:

(1)贯通。《易·系辞上》:“一阖一闢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一闭一开叫作变化,来来往往地变化无穷叫作贯通。又比如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用这个意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流通,交换。如《荀子·儒效》:“通财货,相美恶,辩贵贱,君子不如贾人。”使财物流通,鉴别货物的好坏,区别货物的贵贱,君子不如商人。韩愈的《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用的也是这个意思。

(古代的商人)

(3)交往;交好。《左传·隐公元年》:“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鲁)惠公的晚年,在黄地打败了宋国。鲁隐公即位,要求和宋人讲和。九月,和宋人在宿地结盟,两国开始交好起来。这个“通”,类似建立外交关系。又指勾结,串通。比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灌夫同大奸巨猾结交,欺压平民百姓。

(4)平正;顺畅。《尔雅·释天》:“四时和为通正。”郭璞注:“通,平畅也。”邢昺疏:“言上四时之功和,是为通畅平正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即用此义。后来,“政通人和”发展为成语,指政事顺畅,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通指“平正;顺畅”。

(岳阳楼)

又指文章通顺,比如《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老残游记》泥塑)

(5)开辟;疏通。《礼记·月令》:“开通道路,毋有障塞。”疏通道路,使之没有障碍壅塞。比如《汉书·何武传》:“成帝欲修辟雍,通三公官,即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颜师古注称:“通,开也。谓更开置之。”用的也是此义。

又指沟通;接通。《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

(黄山栈道)

(6)通晓。《释名·释言语》:“通,洞也,无所不洞贯也。”比如《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孔颖达疏称:“言通晓于幽明之道,而无事不知也。”足以曲尽细密地助成万物而不使遗漏,通晓昼夜幽明的道理而无所不知。

(7)通情达理。《荀子·不苟》:“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物至而应,事起而办,若是则可谓通士矣。”杨倞注称:“通者,不滞之谓也。”上能尊敬君主,下能爱抚民众,事情来了能应付,事件发生了能处理,像这样可以称为通达事理的人了。

(8)传达,通报。比如《世说新语·容止》:“王长史尝病,亲疏不通。”长史(王濛)有一次生了病,无论亲疏来探病,都不给传达。

(9)陈述。比如《世说新语·文学》:“谢(安)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谢安看了题目,便叫大家一个个陈述其义理。支道林先陈述,说了七百来句。

(谢安)

(10)显达。《荀子·修身》:“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侍奉昏乱的君主而显贵,不如侍奉陷于困境的君主而顺行道义。

(11)通奸。《广雅·释诂一》:“通,淫也。”《小尔雅·广训三》:“旁淫而通。”比如《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桓公和齐襄公在泺地会见,然后就和文姜到了齐国。齐襄公和文姜通奸。

(12)连比;连接。比如李商隐《无题》:“身无彩飞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即用此义。

(13)全部;整个。《孟子·告子上》:“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奕秋,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奕秋奕棋)

(14)共用;通用。《礼记·内则》:“内外不共井,不共逼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在同一口井上汲水,不同用一间浴室洗澡,不互相通用一床寝席,不互相讨借东西。

(15)共同的;通常的。《墨子·经上》:“君臣萌,通约也。”大意是:君同时是臣子角色和具有职责,职责是人们的通约。现代汉语的用法如鲁迅《书信·致萧军》:“看不起钱,也是那时的所谓‘读书人家子弟’的通性。”

(16)用作副词。皆,共。杨树达《词诠》卷二:“通,副词。皆也,共也。”《史记·货殖列传》:“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大意是:因此富商大贾得以通行天下,交易的货物无不畅通,他们的欲望都能满足。

(17)用作量词,有四种用法:其1,鼓一曲为一通。比如我们听《三国》,在古城,张飞要求关羽在三通鼓之内斩了蔡阳;

(京剧:斩蔡阳)

其2,篇;份;卷。比如杜甫《可叹》:“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其3,套;其4,遍;次。

(18)药名。马粪。《古今韵会举要·东韵》:“通,马通。药名。《本草》云:‘马矢也’。”马通,就是马屎。《本草纲目·兽部·马》“白马通。时珍曰:‘马屎曰通,牛屎曰洞,猪屎曰零,皆讳其名也。’”你看,古人们对家畜的粪便都有避讳的称呼。

(19)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十井为通。《汉书·刑法志》:“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

(20)乐器名。《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上素善锺律,欲厘正雅乐,乃自制四器,名之为通。”由此可知,“通”是梁武帝自制的乐器,具体样子不详。

(21)古州名。通州,中国的古代共有三个通州:其1为西魏时置,就是现在的四川达县,曾称为达州;其2为五代周置,就是现在的江苏南通县(通州区)就是所谓的“南通州”;其3为金置。就是现在的北京市通州区,就是所谓的“北通州”。有副对联,上联是:东当铺西当铺,西当铺当东西;下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里面的南北通州就是说的这后面两个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实际上是说南北通州守着古运河的南北两端(当然,京杭大运河要稍长些)。

(运河景色)

此外,通还是姓氏。通氏,《通志》有载。

通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通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47,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成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启”是什么意思?

先行奉上标题中问题的答案:成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启”的意思是开,开启、开辟、开垦。详情请见相关字字条,无兴趣内容可以忽略。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70课,讲《说文解字》“口”部汉字的三个汉字,分别是:启、嗿、咸。详情如下:

1、启。读qǐ。《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启,开也。从户,从口。”会意字。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称:“此字不入《户》部者,以口户为开户也。”他认为:启字放在“口”部而不放在“户”部的原因,是因为口户就是“打开门户”的意思。既然不是形声字,就要分析一下字形,先看字形发展,如图:

(启字的字形演变)

启在在甲骨文里就有户+口的字形,并不是后来简化字才有的字形。另外,甲骨文里还有<户+又>的字形(GBK字库无此字,下同),从“户”从“又”,会以手开户之意,乃开启的“启”的本字。启的本义是开。

另外,<户+又>又加“日”部形成<户+又+日>字,指雨后天放睛之意;又加“口”部,形成“啓”字,指启禀、禀告义。《说文解字》又单有“啟”字,训为“教”,其实是“开”的引申义,就是发人之蒙,开人之智的意思,在甲骨文里,启、<户+又>、<户+又+日>、啟这四个字通用,“由于许慎不知有“<户+又>”字”(《字源》陈英杰),所以在解释棨、綮等字时,全部解说为“‘啟’省声”“启”在西周金文中沿用甲骨文之繁体“啓”,战国以后又作“啟”,这是后世通用的繁体,到新中国成立后,《汉字简化方案》确定以“启”代替“啟”。

启的本义是开,后作“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后人用啟字,训开,乃废启不行矣。”比如《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孔颖达《左传正义》:“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也就是说,筚路(bìlù)指柴车;蓝缕(lánlū)指破衣服。指(楚国的先民)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启”在这里的意思是“开,开启、开垦、开辟。”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986年《汉字简化字方案》中,启也是“啓”的简化字。

启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启字的小篆写法)

2、嗿。读tǎ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嗿,声也。从口,贪声。《诗》曰:‘有嗿其馌。’”形声字,本义是众人饮食声。《广韵.感韵》:“嗿,众声。”比如《诗经.周颂.载芟》:“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毛传》称:“嗿,众貌。”朱熹注称:“嗿,众饮食声也。”馌,指送到田间的饭菜。《诗经》这句诗的意思是:众人吃饭声音响,温顺柔美好农妇。

(《诗经.载芟》诗意图)

嗿的小篆写法如图:

(嗿字的小篆写法)

3、咸。这个字有三个读音:

(一)xiá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会意字。既是会意字,就先看字形演变:

(咸的字形演变)

咸字的甲骨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个小小的“口”,另一部分是一个大大的“戌”,戌是斧钺的象形,后西周、春秋、战国字形只是甲骨文的变形,李学勤先生《字源》中陈英杰认为“义不明”,我们估且做【猜想】:咸的本义是人们在强大的武力面前闭口不言。这个字义或与缄字有关联。但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咸均未用此义,而是用于人名。

但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的咸,解释为“皆也,悉也。”即用作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都”,“全”。《尔雅.释诂下》:“咸,皆也。”《书.尧典》:“允釐百工,庶绩咸怨。”孔传称:“咸,皆也。”这句的大意是:由此规定百官的事务,所有的事情就都兴办起来。再比如《汉书.晁错传》:“是故亲疏皆危,内外咸怨。”用的也是这个意思。

除许慎解说的本义之外,咸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普遍。《国语.鲁语上》:“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韦昭注说:“咸,遍也。”大意是:一个人对神恭敬,这恭敬不优厚。赏赐不普遍,百姓就不归附,恭敬不优厚,神就不降福。“《庄子.知北游》里也说:“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大意是:“周”、“遍”、“咸”这三个字,名谓虽然不同,实质却是相同的,它们的涵义是一致的。

(庄子像)

(2)协;同。比如《诗经.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郑玄笺称:“咸,同也。”这句诗的意思是:集合商朝的一众俘虏,一起完成大业功绩辉煌。

(3)感知;感化。《易.临》:“初九,咸临,贞吉。”王弼注说:“咸,感也。”比如《荀子.大略》:“《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大意是:《易经》中的咸卦,显示了夫妻之道,是不能不端正的,它是君臣、父子关系的根本。“咸”就是感知、感化、感应的意思,它的符号是把高的置于低的之下,把男的置于女的之下,是柔和在上面而刚劲在下面。

(《易》之咸卦)

(4)六十四卦之一,卦形如图,艮下兑上。《易.咸》:“象曰:山上有泽,咸。”孔颖达疏称:“泽性下流,能润于下;山体上承,能受其润,以山感泽,所以为咸。”

(5)咸通“诚”,指和睦。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临部》:“咸,假借为诚。”另又通“函”,指箧。其实用的都是所通字的字义。不再详细举例,具体见以后这些字的课程。

此外,咸还是姓,《广韵.咸韵》有载。商有贤相巫咸(甲骨文中有记载),他的后人,以字为氏。

(巫咸、巫贤双相塑像)

(二)jiǎn。读此音时,有两个用法:(1)通“减”。就是加减的减,损也。取减字本义。不再举例。(2)读此音时,也可作为姓氏。《集韵.陷韵》有载。《汉书.酷吏传.咸宣》有:“咸宣,杨人也。”

(三)jiān。读此音时,通“缄”。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称:“咸,假借为缄。”《集韵.咸韵》:“咸,棺傍所以系绋者。齐人谓棺束为咸绳。通作缄”这其实是缄的本义的引申。缄的本义就是捆箱箧的绳索,比如我们参观封泥实物时,也有缄绳,如图:

(封泥缄口绳)

此外,缄又引申为封、闭,这跟上面我们猜想的咸的本义也相通。

咸的小篆写法如图:

(咸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170,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问答

通字开头的成语?

通情达理,通风报信,通宵达旦,通权达理,“通”,普通话读音为tōng。“通”的基本含义为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如通风、通天;引申含义为懂得,彻底...通...

成语接龙通字开头_作业帮

[最佳回答]通宵达旦→旦夕之间→间不容发→发奋图强→强身健体→体无完肤→肤浅末学→学富才高→高歌猛进→进退消长→长治久安→安闲自得...

通组词造句?

通顺tōngshùn【解释】:(文章)没有逻辑上或语法上的毛病:文理~|这篇短文写得很~。【造句】:情报官员相信萨米尔.可含(SamirKhan),一名去年抵达...【造句...

通字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四通八达四通八达,汉语成语,拼音是sìtōngbādá,意思是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出自《子华子·晏子问党》。四通八达四通...

【一和气,通字的成语是什么】作业帮

[最佳回答]一气呵成.....

有过、通字的四字成语?

带有通四字成语:水泄不通、神通广大、豁然贯通、通宵达旦、融会贯通、一窍不通、官运亨通、通情达理、四通八达、融汇贯通、带有通四字成语:水泄不通、神通广...

什么富什么通的成语?

这个问题问的是富字和通字结尾的成语。富字结尾的成语主要有:发财致富、嫌贫爱富、微为繁富、穷儿暴富、欺贫重富、百城之富、资藉豪富、穷贵极富等;通字结尾...

通的多音字读音?

同因为通字是多音字,根据汉语拼音规则,其最常见的读音是tōng,也可以读成tòng,读音的区别主要是在声调上,但是这两种发音都是“通”的正确读音需要注意的是...

第二是通字四字成语_作业帮

[最佳回答]博通经籍不通水火畅通无阻串通一气粗通文墨互通有无里通外国神通广大四通八达

政通怎么组成四字词语?

政字组成的成语有:精兵简政、垂帘听政、苛政猛于虎、各自为政、政通人和、政出多门、人亡政息。通字组成的成语有:神通广大,通俗易懂,融会贯通,普普通通,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