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篇,小薇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有非常恐惧的东西吗?现代人有各种各样的恐惧症,例如密集恐惧症、尖锐恐惧症、巨物恐惧症等等。
今天小薇就整理了几个经常被提及的恐惧症,让大家挑战自己,勇士们准备好面对疾风了吗!
@抹茶布丁:我对密密麻麻的东西受不了,上学的时候被人骗去看了“空手指”(慎搜!!!),当时差点吐了,从此以后对密密麻麻的图片就很容易联想到那张图,浑身鸡皮疙瘩起来,想尖叫,这大概就是密集恐惧症吧。
@走开不要过来啊:千万千万不要拿尖头的东西对着我,连普通的笔尖都不可以,只要离我够近,我能尖叫出整栋楼都能听见的分贝。
@小月月:巨物恐惧症,比如说看到鲸鱼啊、特别是还有人作为参照物的时候,有一种窒息感,觉得自己会被它一口吞噬。
@Big:以前听说过深海恐惧症,但是觉得大海有什么好害怕的,直到有一天我朋友发给我一张图,差点没把我送走,那种心慌感非常真实。
@笑一下蒜了:上学的时候宿舍里的小姐妹围在一起讲鬼故事,本来大家都没在怕的,结果有一个人说她怕小丑,我们一开始觉得没什么,后来她说“你想象一下,他拿着气球站在那对你笑。”那一晚宿舍都是两个人一张床。
人有太多恐惧的东西,我们甚至会对此产生难受的生理反应,例如四肢发软,头皮发麻,甚至克制不住地尖叫、晕眩。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有各种各样奇怪的恐惧症?
1、家族遗传
想不到吧,恐惧症居然会遗传!
有研究发现,很多特殊恐惧症,一级亲属中患同病的风险约为正常人的3~5倍。相当于如果你有密集恐惧症,那么你以后的小孩有同类恐惧症的可能性就会变高。
2、对未知的恐惧
很多恐惧症的产生,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未知的恐惧。
比如说深海恐惧症,就是因为辽阔深邃的海域,对渺小的人类来说,是巨大的未知,我们会担心、害怕隐藏在巨大空洞中的是我们没有遇到过的危险,所以会引起心慌、焦虑。
3、关联与回避
其实有许多的恐惧症并不是天生的,如果你仔细回想,会生出一个疑惑,为什么我小时候不怕密密麻麻的东西,可长大了却害怕了呢?
道理很简单,小时候的见识和长大的见识不在一个量级,你的大脑保留了太多记忆,其中包括了自己的恐惧,或是别人耳濡目染的恐惧,导致在见到特定的事物时,会产生特定的生理反应。
例如,有尖锐恐惧症的人,小时候大概率被尖锐的东西伤害到过,或者目睹身边有人被伤害过,甚至是因为身边有人经常渲染类似的恐怖。
导致长大后的自己看到尖锐的物品,就会关联到那种恐惧感,从而产生回避。
说完了各种奇怪恐惧症产生的原因,那有没有什么可以解决的好办法呢?
如果你的恐惧症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了,小薇建议大家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 ,这样可以有一种系统性的治疗方案。但如果并没有对生活造成太多的困扰,那就没必要强迫自己,毕竟不是所有你不喜欢的东西都需要去努力克服,直接选择回避不看,没有什么比让自己内心舒适更重要!关于各种奇怪恐惧症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啦,你有什么奇怪的恐惧症吗?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分享哦~
在8月临近尾声的时候,终于出现了一部带给我惊喜的华语恐怖片。
今年值得一看的恐怖片不少,我个人原先最期待的是韩泰导演合拍、目前口碑极好的《灵媒》——韩国年度邪典恐怖片《哭声》导演兼编剧罗泓轸 联手著名泰国鬼片导演班庄 ,我想只要是个亚洲恐怖片影迷,就没有不期待这对组合的理由吧。
这阵子我一直在互联网上苦等《灵媒》的资源。直到昨天,我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刷到了下面这个预告。看完之后,我当即决定把“年度最期待恐怖片”的位置让给这部此前从未听说过的台湾恐怖新片——《咒》。
别怪我朝三暮四,实在是因为这支首发预告亮点颇多。如果你也是个恐怖电影爱好者,请先吃下这份安利吧:
这两年台湾本土恐怖片推陈出新,从《红衣小女孩》系列到《粽邪》、《女鬼桥》,虽然民俗恐怖的概念玩得挺溜,但碍于影片本身质量一般,最多算是中上水平。恐怖氛围的营造短平快,说是看完就忘也不为过。
新片《咒》的导演柯孟融是台湾80后,查阅豆瓣可知此人之前的成绩并不亮眼:5部有评分的电影不是低成本爱情喜剧,就是直男向无厘头爽片,评分最高不过7.0。这次回归恐怖题材,对于在学生时代就以灵异短片《鬼印》走入大众视野的柯孟融来说,属实是回归初心了。
说回这次的首发预告片,短片的信息量不少,除了特色民俗文化元素,还加入了很多标志性的恐怖场景和惊吓桥段,值得罗列一番。
预告片中最瞩目的自然是伪纪录片形式 以及取材于真实事件 的剧本。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很难不让人想起2018年刷新韩国恐怖电影票房记录的《昆池岩》。我当年也给这部电影写过影评,不少观众对片子里过于直球的吓人方式和剧情有意见,但你不能否认它在观影体验,以及口碑传播上的成功。
尽管伪纪录片的路子早就被欧美日韩恐怖片用烂了,但套在华语电影上又是另一番新奇体验了。在我浅薄的观影历史里,印象中只有一部《中邪》是民俗恐怖+伪纪录片的形式。当初这部电影为了过审还特意把结局改得非常科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们至今仍未在大众影院里看到过这部国产恐怖片。
“取材自真实事件”也是恐怖片的惯用噱头。预告里提到的“高雄真实事件”,指的是2005年发生在高雄市的一起诡异事件。当时的新闻报道记载如下:
高雄市传出一家六口离奇的集体中邪记,这一家人自称各种神明,20天日夜起乩不休息,饿了就以排泄物充飢,最后大女儿活活被饿死,邻居报警,才让这起事件曝光。
这应该是这个乡里间近来最灵异的事件,这栋屋子六口全家中邪,据说导火线是这尊被移过位的三太子神像,此后,他们全家人开始20天起乩的恐怖经历。
邻居:「一个男的躺过来,他女儿打打打!」邻居:「全家乱跳,叫一个男的躺地上,大家去踹他打他。」 他们看起来和正常,但怪异之处在屋内外处处可寻,窗口飘扬清一色黑的日常衣服,每个窗口都贴了符咒,这20天内,据说全家分别自称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和七仙女,在家里日夜起乩不休息之外,饿了只用排泄物餬口,如此20天,大姐姐死在这块地板上,醒目的是门口还挂著红色的香火。起乩家人:「妈回来了开门。」记者:「有人能说到底怎么回事吗?」 邻居:「他那个是卡到脏东西,不是神明的。」
这一户最邪门之处,应该是在后面这一块,路冲之外,房子整块是不规则型的,这在民间传说中,是招惹鬼怪的凶屋之相。邻居:「他们那块地就是歪的。」 真的是屋子引来邪魔歪道吗?这一家关起门,屋后是继续日夜不停的作法敲锣声,神坛旁半边熏黑的牆壁,所见证的是20天不灭的奇异香火之外,还有如惊悚电影一样不可思议的全家中邪记。
文中的起乩就是“上身”的意思,至于上身到底是什么,恐怕无人知晓。不得不说,这个真实事件本身已经够邪性了,挺期待在了正式电影里会被演绎成什么样的故事。
预告片中的确出现了类似家人集体参拜的镜头
聊聊预告里的一些恐怖元素吧。短片开场就是一张经过艺术加工的,非常邪性的宗教画像。这位八臂“菩萨”原型可能是藏传佛教中的摩利支天(具光佛母)。摩利支天在梵语中是“阳炎”的意思,与那句“火佛修一,心薩嘸哞”的咒语对得上号。
电影中的佛像周身刻字,脸部被污渍和神秘符号占据,手提人头,与护佑消灾的原型形象正好相反,很是瘆人。
片中有个镜头是监控器视角下,两名疑似警员的人物开枪自尽的场景。我个人很推崇的恐怖片《致命录像带2》中有个关于印尼邪教的章节,教徒集体自杀的画面与此异曲同工,不知道导演的灵感是否来源于此。
《致命录像带2》2013
继续往下看,预告里还有两个令人感到生理性不适的镜头,分别是满口牙齿和莲蓬手臂的特写。早期互联网冲浪用户看到这里估计要会心一笑了,这两处画面明显是在向十几年前的互联网恶心图代表——空手指(实际是八目鳗鱼长满牙齿的嘴巴)和莲蓬乳隔空致敬。
说到这个,韩国恐怖片《传说中的故乡》也曾贡献过另一张流传于互联网的经典图片“芝麻手臂”,引得无数网友密集恐惧症发作。等《咒》上映的时候,估计又会新增一批受害者了。
短片中还可以见到大人用笔在小女孩身上画符写字的场景,目的应该是为了驱邪。喜欢恐怖片的人对这个仪式想必很熟悉了。不论是桂治洪的经典cult片《邪》,还是更早前小林正树《怪谈》中“无耳芳一”的故事,都有类似的情节。
《邪》1980
《怪谈》1964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小女孩以外,女主自己身上也全是字符,甚至连一扫而过的众裸男身上也是如此。这么一想,这些字符未必用于驱邪,而可能是加入某种宗教的标记。
不知是什么游戏的截图
最后女主眼蒙红布的画面,显然是在进行台湾民间流行的观落阴仪式,即前往阴间与死者见面、对话。根据台词可以推测此时女孩已死,作为母亲的女主心怀愧疚,故行此仪式。
以上就是预告片给我的初见印象,至于具体情节如何展开,只能交给导演来发挥了。在恐怖片环大陆上映的今天,想看到一部精彩的华语恐怖电影真的太难了。
前阵子赶上《怒火·重案》上映,媒体们都在谈论香港动作片式微,说等这帮人也打不动了,就再也看不到港式动作大片了。其实日渐衰落的,又何止动作片这一种类型?在如今这个市场环境下,任何敢于拍小众类型片的导演都是有勇气的。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在翘首以盼着能够大大方方地坐在家门口的电影院,看到这些国产类型片的那一天。
2013年上映的《僵尸》,是对香港僵尸片的悼念和致敬
参考和引用
https://news.tvbs.com.tw/life/446837
相关问答
空手指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病症,仅仅互联网上最初广为流传的照片,有些人将手指图片与八目鳗鱼的图片合并在一起,令人感觉手指头內部腐烂,实际上手指头上的一圈的...